
為進一步激發廣大黨員干部愛國情懷,弘揚愛國主義奮斗精神。5月23日下午,物資配送中心黨支部組織機關20余名黨員干部集中觀看歷史題材電影《周恩來回延安》、《音樂家》。
影片《周恩來回延安》講述了1973年6月身患重癥的周恩來總理回到延安22小時的所見所聞、所思所感,真實還原了周恩來在延安的點點滴滴,再現共產黨人不忘初心,砥礪前行的崢嶸歲月,烘托出“人民總理愛人民,人民總理人民愛”的感人故事,謳歌了中國共產黨與人民血肉相連,不忘初心,不懈奮斗的偉大精神;《音樂家》是以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一生為主線,講述冼星海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輾轉來到阿拉木圖,在舉目無親、貧病交加中得到哈薩克斯坦著名音樂家拜卡達莫夫及其家人救助,歷經艱苦,不忘初心,心系延安,以音樂創作激勵中哈人民抗擊法西斯的真實感人故事。
通過此次觀影活動,使大家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,為6月份在全黨開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礎。大家紛紛表示,在今后工作中,將發揮共產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,用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。(王佳瑩)

6月3日下午,設備制造公司黨支部組織40余名黨員觀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《周恩來回延安》《音樂家》。
電影《周恩來回延安》以1973年6月身患重癥的周恩來總理,在特殊歷史時期,肩負歷史使命和老一輩革命家對老區人民的情懷,回到延安的歷史事件為敘事中心,通過周恩來總理的獨有視角,回顧了中國革命在延安時期13年的重大歷史事件,以四個時空交錯進行的藝術手法講述了周恩來在延安的所見所聞、所思所感,將歷史與現實打通,創新而巧妙地串聯起了延安人民、北京知青、身邊工作人員等人物群像。
冼星海,對中國人來說絕不陌生,他創作的《黃河大合唱》更被稱為“中華民族的史詩”。今年恰逢《黃河大合唱》延安首演80周年,《音樂家》獲冼星海女兒冼妮娜授權,特別選取此段歷史,為觀眾帶來《黃河大合唱》的完整修改過程,揭秘冼星海鮮為人知的艱難歲月。
觀影結束后,大家紛紛表示,在今后工作生活中,一定要學習以周恩來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始終心系人民,勤勤懇懇、任勞任怨,求真務實、腳踏實地,嚴于律己、廉潔奉公的高貴品質和崇高精神,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砥礪前行。(楊欣)
6月5日,建筑工程公司黨支部組織興平基地20名干部職工前往咸陽電影院觀看革命歷史影片《周恩來回延安》。
該片主要反映了周恩來總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。在回延安的短暫22個小時里,在身患重癥的情況下,周總理仍然感懷延安人民為中國革命做出的貢獻,牽掛老區百姓的生活,追憶與延安老友的崢嶸歲月,懷念為中國革命犧牲的戰友,牽掛著失去家人的老大嫂;仍然記得是延安的小米養育了中國革命,這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以延安為代表的老區人民,永葆革命初心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為人民謀幸福的崇高使命和偉大精神。
通過觀看電影,廣大職工更加深刻了解偉人、了解我黨艱苦奮斗的歷史和優良作風和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的深刻內涵。(陳暉)